“第二课堂”专业竞赛小记

“第二课堂”专业竞赛小记

前言

在大二来到新校区之后,开学的一次“第二课堂”竞赛的颁奖仪式让我了解到我们学校还有这个比赛,但当时只是浅浅知道,并没有十分在意,没想到现在,我变成了这一比赛的参赛者。ps:下面是竞赛的部分简介:)

IMG_20250312_223323

开发前

在班上同学txq的邀请下,我迷迷糊糊地加入了一个队伍,当时也不知道到底要干什么,做什么,一切都没有概念,全是空白。

之后,在某一次ACM协会举办的算法讲解课的活动中,txq对我说可以做一个关于养老方面的项目,并讨论出了这个选题的可行性,能够在技术之外升华主题(也就是打感情牌吧0.0)之后我们便确定了下来,团队成员有我,txq和zy。在这之后,txq提出了加入另外两个外班学生的想法,我没多想也就答应了。

在进行开发前,我的脑袋还是没有任何的思绪,不知道该从何入手,直到我的一位朋友cjx跟我谈论了他们需要完成的”导师制”项目,我感觉有了一点眉目,看着他的这个项目,我想着,能不能简化他项目的要求,做一个老人预约志愿者的小程序,虽然两个项目天差地别,但他们的逻辑是相通的,都是小程序端用户下单,后台进行管理。同时这一“导师制”也让我了解到了我该用哪些技术栈进行开发,对我帮助很大:)

Image_284136725307700

开发中

寒假(1.25-2.21)

转眼就到了寒假,寒假之初,我的想法是这一个多月,搭建个人博客,搞定第二课堂项目,搞定数据结构课程,为寒假的算法学习作铺垫,现在看来还是想的太美好了:(

在寒假过了两周之后,我们便开启了第一次会议,来讨论整个项目。通过在excalidraw上面的分工和讨论,我们初步确定了技术栈,并且确定了对应任务的人员分配(虽然那时已经确定好了,但我并不放心另一位外班同学小程序端的搭建,因为并不是很了解他)

image-20250312231745715

在这次会议之后,我每天的日常就是捣鼓搭建个人博客相关的知识,没事看看其他人的博客,做做算法题,偶尔学习一下做第二课堂项目需要的技术,看看《行尸走肉》(我发现越到后面越没有之前好看了0.0)这次寒假对于游戏,我却破天荒地很少玩儿,当朋友叫我去玩游戏时,我大多数情况都是拒绝,当时的心境是感觉打游戏就是有股罪恶感,不打游戏就觉得自己能好好学了(实际上寒假并没有因为少打游戏而提高学习的效率0.0),现在看来,感觉是一种自我欺骗吧。但现在确实对游戏的兴趣没有以前那么大了,更多的时候只是想把它作为与朋友一起玩耍的载体。

等到过完年之后,我们的专业课老师在线上会议提醒我们要抓紧时间制作项目,这时我才猛然意识到,我们的时间好像已经不是很多了。在这之后,我便以maven到mybatis再到springboot这一学习路线进行系统地学习,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与自己的惰性对抗,三四个小时的maven课程我居然花了两三天才完全看完,虽然我的进度如此缓慢,但我好像并没有感到太过于慌张。与此同时,我也没怎么去过问做小程序端的外班同学的进度。(因为与他不熟,所以也没去怎么沟通,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十分大的错误)

在开发过程中,接口的开发一路顺风,虽然完全不知道整个流程的原理,但是还是勉强能知道该如何去使用和编写的:( 在之后的会议上,我们团队又讨论了需要哪一些界面,哪一些接口。通过这几次会议,让我对小程序前端开发的同学偏见越来越大。总觉得他是在用ai编写的,并且对于接口这一块的需求也模糊不清,让我感到了十分不信任(虽然但是,我当时并没有明确指出他的问题,而是选择了逃避和不作为,但明明这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而做成的项目,我却选择了现在看来,最令自己不满的解决方法——不去解决)

寒假的开发很快就过去了,通过zy提供的需求文档,我编写了对应了接口,但对于小程序端,因为具体的操作逻辑和需求都还没有沟通好,所以并没有怎么去编写。

开学(2.22-3.6)

开学之后,真正的痛苦才刚刚开始。一开始我们都以为接口参数的传递和调用是不需要花费很大的功夫的,但因为我和zy并没有提前约定好变量名和各种各样其他的东西,导致我们总是不断发现一些小错误,不断修改:( 并且由于对小程序端组员的不信任,我决定自己使用cursor来开发小程序前端的页面。刚开学的这一两周几乎每天都要去图书馆肝不知道多少个小时,晚上睡觉也睡得晚,一开学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实现第三方api调用时也错误百出。这让我那段时间的心情也略微有一点点沮丧。

好在在初赛前,我们基本完成了整个项目,并因为gdd的中途加入,为我们分担了很大一部分事情,从文档到视频制作都由她来完成,最终我们提交了初赛的项目相关文件,获得了一点点喘息的机会。

开发后

初赛(3.7)

在几天之后,我们收到了入围决赛的消息,入围的6个队伍中只有我们是23级的,在当时让我感受到了几秒钟的高兴,之后便又充满了决赛之前要做些什么准备的焦虑感。

在这之后,因为团队人员的一些事情,产生了许多比赛之外的事件,这让当时的我又倍感烦躁。现在看来,这些事情的起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的沉默导致的,没有在最开始的时候提出我的疑问和质疑,并且自作主张自顾自地开发并不属于我的小程序端,导致了这样让人两难的局面,我不喜欢我的这种性格,希望后面能改变吧。

决赛(3.12)

入围决赛之后,我们总体的工作还是比之前轻松了许多,改改ppt,写写稿子,zy对之前项目的一些漏洞进行了完善。gdd也把宣传视频进行了改良,用更好的AE制作。

到了决赛那天,因为周三的晨课和前一天凌晨稿子的编写,让我的状态并不是很好(太困了0.0)最终在那一天的下午,我们来到了决赛的现场,在临近开始的十几分钟,我感觉整个人都十分地紧张。我因为担心观看他人项目之后压力倍增,所以决定选择第一个进行答辩。但当我站上台之后,我感觉我并没有我想象中的紧张感,麻木感,而是变得十分平静,或许是因为我拿着稿子没有脱稿,或许是因为这个决赛场地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高档(我一开始还以为是报告厅那种呢0.0)。即使我内心波澜并不是很大,但我在台上时依旧能感觉得到我讲的很烂:( 在zy上台答辩之后,我在台下拿着稿子,脑袋一片空白,周围的声音也变得十分模糊。(之后进来了一位老师看到我站在那里,还以为我是决赛的主持人,来询问我一些事情,简直太尴尬了- -)最后我以一段十分中二的话结尾,在这之前我觉得这句话很尴尬,但当我真正上台说出去的时候,我的内心只想到了我们的努力和付出,尴尬的心理已经被抛之远去了。(下面这几句话0.0)77287ef59fc7e233f4071bd653986a0c

当我们结束了答辩,在台下时,我的心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这时我并不想知道,也并不在乎我们最后的排名,只是想着终于结束了这一长达一两个月的项目开发。但当主持人公布前三个作品的分数时(87.4、85.6、82.2 )我又感到了十分惊喜,这是我又变得十分在乎我们最终的结果了(太贪婪了0.0)当最后三个作品分数公布时(80、83.4、74.2)我的内心感受到了十分强烈的喜悦,即使有因为我们是23级的分数优势,但最终付出的努力被认可时,当我们“以下犯上”超越了22级时,心中的欢喜一下就迸发了出来:)

虽然我们经历了迷茫的开始,曲折的过程,但最终获得了属于我们的美好结局:)b0c6a1a0fda5815051f3846557affed9

决赛结果公示(3.14)

当决赛结果公示的时候,我们却破天荒地发现我们是二等奖(虽然在公示前txq应该在综合部提前看到信息,知晓是二等奖了,但真正公示下来的时候,还是有点失落),之后这天的下午,我便去找相关的负责人去反映,结果得来的反馈是“因为移动应用赛道的参赛作品过少,拉通下来一二三等奖按照比例分配的话,移动应用赛道最高也只是二等奖” “我们做不到绝对的公平,你可以提意见下次我们改正” 听到这些话之后,心中感觉很别扭,赛前不说清楚,赛后临时改变评奖规则的这种事情太令人恶心了,公示也是一个虚假的摆设。这让我们的心中充满了遗憾。

颁奖仪式(3.19)

在今天上午颁奖之时,当我提前到达了报告厅,看到我们的作品在大屏幕上播放,我的心中产生了五味杂陈的感情,或许是因为被认可,或许是因为我们的东西被其他人所关注,所看见。这时我心中的感受比我站在领奖台上要强烈的多(站在台上毫无波澜0.0)同时在与旁边的wh交谈时,他告诉我他的游戏赛道获奖作品(二等奖)是大二寒假“口袋方舟训练营”做的一个游戏。当我得知这样都能获得二等奖的时候,我想到之前负责人说的那些推脱责任的话语,我就感觉十分可笑。这时我只觉得这个比赛配不上我们的付出,我相信未来我们能做出更好的作品。e1df4252a86c71b8cdf73426044a7603

后记

回顾整个作品的制作,当初许许多多麻烦的问题,现在看起来,只是一些小波折罢了。人总是贪婪的,虽然这次获得了第二课堂竞赛的壹等奖二等奖,但仔细想想,这不就是一个校级甚至院级的普通比赛吗?我想要获得更多的成就,更多的成绩,想要获得更好的未来。尽管这条道路目前是曲折和让人迷茫的。我想要提升自身,但又害怕孤独,总是会有一种无力感和迷茫感。我很感谢zy,我觉得在她身上我能看到“向上”,看到“追求”,给予了我很大的力量,在此之前,我总觉得自己是孤独的,疲惫无力的,总感觉自己学的很无力,学的很迷茫,但从上学期期末到现在,在与她的交流中,我觉得我有了动力,让我明白我并不是孤身一人,并不孤单。同时我也很庆幸有cjx这一个朋友,尽管相距很远,但我们都学着差不多的专业,所以我们也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最后感谢我们这一团队的每一个人。

希望之后我能理清混乱迷茫的自己,朝前努力吧


“第二课堂”专业竞赛小记
http://example.com/2025/03/25/“第二课堂”专业竞赛小记/
作者
Tagtax
发布于
2025年3月25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