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o #1
Echo #1
前言
受到Eltrac“稻草人周刊”的启发,我也决定从这周开始,通过“回响”这一板块,来对我的每周进行复盘。
为什么用“回响”这一词语呢?既是因为“回响”是“回想”的谐音,同时也因为回响这一词给我一种空灵,“返回”,“反馈”的感觉。
同时我也想通过这样的输出来倒逼下一周我的输入(不然没什么可写的了0.0)总而言之,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记录板块,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现在敲键盘的我已经开始感到尴尬了),希望能够坚持下去吧。
📒在做什么
1.Happy Birthday!🎉
这周参加了朋友的生日聚会,很开心能成为其中的一份子,特别是中途的“放礼炮”环节,感觉这种偷偷藏惊喜的感觉让人挺兴奋的,虽然我觉得她应该早就猜到了我们在干嘛0.0总的来说是令人开心的一天,也希望她在后面能一直快乐🎉
2.坦克动荡🚂
在这周上JavaScript课时,我们的JS老师让我们做一个与“面向对象”相关的坦克移动的小实验,虽然我觉得她讲的东西挺烂的,但我还是对这一实验挺感兴趣,于是在周六的上午,我成功让坦克“动了起来”👍️
目前还有许多bug没有修复,例如我制作的按shift加快速度的功能,当设置shift加速的速度过大时,坦克会冲出指定的屏幕之外,导致边界失效。还有当我摆放2个坦克在地图上面时,不能同时让两个坦克进行移动(我觉得应该是程序只读入了一个键盘出入0.0)希望这周能修复好这些bug。
这周这个坦克小实验和Eltrac做的《Heart Hunter》也让我有了做一个2D像素小游戏的欲望,希望暑假能搓一个自己理想的小游戏出来吧!希望这一flag能实现0.0
(附上Heart Hunter by Eltrac游戏链接🎮️)
📘看了什么
推荐指数:⭐️⭐️⭐️⭐️
这周读完了这本《被讨厌的勇气》,我还是认为里面阿德勒的目的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只能充当一种“安慰剂”(至少现在的我是这样想的),大多数人很难在生活中以“目的论”这样的方式进行思考。
书中提到的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这三点,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一种下意识的想法,例如遇到失败时很难接纳自己,遇到背叛或者与他人有了冲突,他人展示出的情感影响到自己时,很难做到课题分离(课题分离由阿德勒提出,它指的是:任何事情都可以被区分为【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他人的课题是我们无法左右的,我们不该因他人而内耗,只需专注自己应该负责的事)
我认为大部分人在生活中,脑海中都潜意识遵循着弗洛伊德的原因论,这才是一种更偏向主流的思想。但总的来说,能够理解并接纳阿德勒的目的论,贯彻里面的理念与方法,生活也许会比现在更加开心吧。
🦢碎碎念
- 这周的天梯赛队员选拔出乎意料地落选了(原因是我虽然最终综合排名赛的排名刚好在第三队的末尾,但第三队主要是为了培养大一的学生,导致被替换),C老师在正式比赛的赛前和赛后都对我说了一些事情,虽然有一些安慰我的成分,但他说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没有系统的胡乱学习还是没有用嘞💀)
- 抢从上海到重庆的火车票时因为我脑抽般的决定(让xyh一下帮我们三张都抢了,但我自己却又在抢自己的,导致他那边无法正常出票),最后没有买到三人都在同一车厢的票。我太让人难绷了💀😅
- 买到了今年cnb重庆站的巡演票,已经迫不及待想见到UNITEAM了🥳🥳🥳